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南乡子 · 黄州临皋亭作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绿醅。
暮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诗集

注解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珣(Xún)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黄州临皋亭作」: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春情」。
琼杯:傅子立注:「《杨妃外传》:『贵妃进见,初夕处即授以合欢条脱紫琼杯。』」按,初夕,龙榆生笺引傅注作「初处」,沈钞本作「初处」,清钞本、晒蓝本作「初次」,今从珍重阁本改。按,宋·曾至游《类说·卷一·〈杨妃外传·霓裳羽衣曲〉》引《逸史》作「是夕」。
「晚景落琼杯」句:此句应理解为景色倒影在酒杯当中。晚景,夕阳之景;景,日光。
照眼:耀眼。唐·杜少陵《酬郭十五判官》诗:「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
翠作堆:状绿色之盛。《二妙集》本作「翠竹堆」。
岷峨:龙榆生笺:「岷山在今四川松潘县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西南。两山相对如蛾眉,故意又名蛾眉。」眉山距峨眉甚近,故作者常以之代指家乡。
蒲萄涨绿醅:傅子立注:「李太白:『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盖西域人每以葡萄酿酒。」刘尚荣按:「句出《襄阳歌》,『泼』原作『酦』,见《李太白诗集·卷七》。」此喻江水澄澈碧绿。绿醅,元延祐本、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渌醅」。
暮雨:元延祐本作「春雨」。
阳台:传在四川巫山。傅子立注:「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指歌女所处之所,亦即下句之「歌楼」。
乱洒歌楼:傅子立注:「郑谷《雪》诗:『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刘尚荣按:「《云台集·卷中》及《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题作《雪中偶题》」歌楼: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高楼」。

简介

此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年),係作者在黄州临皋亭所作,描写一个春日傍晚的即景。
词的上阕写春日晩景,由酒杯而云山,而江水,而岷峨,这是词人形象思维的过程,也是词外在的逻辑。艺术联想和想象的动力是情感。罪系黄州的苏东坡,端起酒杯,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正是这种情感作为动力,他的联想才最终指向故乡岷峨即蜀中,才产生了杯中之酒是岷峨的雪水这种奇特的心理。思乡之情是词的上阕的内在逻辑。词的下阕写雨降复晴,描绘倏忽变化的自然景观,给人动荡不定、神奇瑰丽的感觉。在政治斗争中遭到挫折的苏东坡,对自然界倏忽变化的敏感,由此可见一斑。整个一首词神气贯通、融为一体。思乡与人生的感慨尽得表现,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佳句

  •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 暮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翻译

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馀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评价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公居亭中,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若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