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诗集

注解

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孟冬:农历十月。
十郡:指秦中各郡。
良家子:从百姓中徵召的士兵。
旷:一作「广」。
清:一作「晴」。
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群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
血:一作「雪」。
仍唱:一作「捻箭」。
都市:指长安街市。
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都人:长安的人民。
回面:转过脸。
官军:旧称政府的军队。
日夜更望官军至:一作「前後官军苦如此」。

简介

此诗讲述的是唐肃宗至德元载(西元七五六年)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的情事。前四句渲染战败後肃穆沉重的氛围;後四句先写胡兵的骄横,後写长安人民对官军收復长安的渴望。全诗寓主观于客观,把对胡虏的仇恨、对官军的痛惜、对长安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等种种感情,都凝聚在特定的场面中,体现出一种悲壮的美。

佳句

  •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翻译

十月裏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裏慷慨阵亡。
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评价

宋·葛懒眞《韵语阳秋》:「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言房琯之败也。琯临败犹持重,而中人邢延恩促战,遂大败,故甫深悲之。
宋·刘後村《後村诗话》:……琯虽败,犹为名相。至叙陈陶、潼关之败,直笔不恕,所以为诗史也。
明·王于越《杜臆》:真是悲歌当哭。见人哭人,未必悲;读此二诗(按指本诗与《悲青坂》),鲜弗垂涕者。「群胡血洗箭」是实语。血作陈陶水,见之惊心;而胡人且以血洗箭,自是妙语。
明末清初·宋幽谷《抱真堂诗话》:工部《悲陈陶》,可谓沉着痛快。
明末清初·吴修龄《围炉诗话》:陈陶斜之败(按:「陈陶泽」一名「陈陶斜」),不为房琯讳,故曰「诗史」。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何焯曰:「至」字一韵独用。
清·浦山伧《读杜心解》:陈陶之悲,悲轻进以致败也。官军之聊草败没,贼军之得志骄横:两两如生。结语兜转一笔好,写出人心不去。
清·杨西木《杜诗镜铨》:书法,见公不以成败论人(「四万义军」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