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馀,晨炊且相继。 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 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 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帝乡:汴京。 衡门:用横木做门,暗示住宅简陋。 五日免常参: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 三馆:昭文、国史、集贤三馆。 日高睡:睡至日上三竿始起。 窗牖(yǒu):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说文》中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岁:年成,一年的收成。 薪刍(chú):薪柴和粮草。 阙(quē):欠,应给而没给。 亲老:指父母。 均:全,都。 时瑞:当时的祥瑞,指这场冬雪。 河朔: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北方。 “输税供边鄙”句:(黄河以北地区的百姓)拉着车输送给养以供应边军。 斛: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 羸(léi):瘦弱。 曳:牵引,曳引,拖。 阒(qù):寂静。 荷:背、负; 戈:古代兵器。 烽燧: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牢落:稀疏,荒芜。 蠹(dù):蛀虫。 謇谔(jiǎn è):亦作“謇鄂”,“謇愕”,正直敢言。 直士:正直、耿直之士。《荀子·不苟》:“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 良史:指能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者。 “且乏安边议”句:意谓自己缺乏良好的安定边疆的建议。对照宋史记载,这当是作者的自责语。 勤勤:殷勤、诚挚。
简介
《对雪》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诗人早年任谏官时的作品。诗以“对雪”为题,其意不在咏雪,而是写诗人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在心里所引起的联想和感喟。作品表现出一个正直士大夫忧民律己的情怀。诗用语朴素,感情诚挚,句句发自肺腑,故足动人。
佳句
-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翻译
皇家京城已经是岁暮,我的柴门白日常关闭。 因雪免去五日的朝参,三馆关门停止办公事。 我因读书夜里睡得迟,以致多成白日酣然睡。 睡起犹觉冷气透皮骨,窗外仍见雪花纷纷坠。 披起外衣走出门外看,大雪飘飘扬扬满天地。 我哪敢为贫居而忧虑,聊且舒开笑脸庆丰岁。 我月薪虽然毫无多馀,晨炊还能日日相接继。 柴草生活用品未缺供,美酒佳肴尚能来置备。 几杯美酒孝敬给亲老,一杯不忘均分给兄弟。 妻子儿女不会受饥寒,欢聚一起共同颂祥瑞。 因此想起河北的人民,推拉货车供应给边鄙。 车子载着重货几十斛,艰难路程遥遥几百里。 疲弱牲口冻得走不动,车陷冻土再也拉不起。 夜来天寒又在哪里宿,只能露宿荒坡野地里。 再想那遥远的戍边卒,日夜肩着戈戟防胡骑。 城上军旗高高随风扬.城楼日夜警觉望烽燧。 弓硬挽弓还需添力气,盔甲冰寒冷入骨与髓。 今日边兵更在何处行。想必走在荒僻边陲地。 自我揣念又是何等人?苟且偷安竟然能如此! 深感自是损民小蠹虫,至今仍空占着谏官位。 虽然刚直可又无一言,岂能称为正直之朝士? 赞誉贬斥默默两无言,岂能称为公正的良史? 我没有耕耘过一亩田,手中更未握持一枝矢。 深愧心无富国裕民术,也缺平定边疆之谋议。 只能空赋对雪之诗篇,殷勤酬谢深情的知己。
评价
学者荀运昌:王禹偁这首《对雪》诗.并未涉及吟赏雪景,而是通过这场雪写出对瑞雪兆丰年的赞颂。他关怀国计民生甚于关怀自己,同情他人也甚于同情自己。最值得称赞的是他对寒俭的生活毫无抱怨,而对自己尸位、失职、不耕、不战的情况却深感惭愧。这首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居易的《村居苦寒》诗同一机杼。这是作者向杜、白学习的斐然成绩,也是宋诗革新的筚路蓝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