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江神子 ·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溶溶:水流动貌。
素光:形容月光皎洁。

简介

此词抒写了异地思乡怀人的情怀。全词风格清丽疏隽,写景抒怀自然天成,写得情意荡漾,凄恻感人,似肺腑中流出。
起首一句源于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在春暮夏初的时候,地点在野外村郊临水的路边。这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轻风中微微飘扬的酒旗。目光下视,才看到杏花村酒馆。以下的写景抒情,都从此生发开去。
接著两个三字短句写眼前景象:「水溶溶,飏残红」。一句写水,一句写风。溶溶,流动貌。碧波粼粼,是令人心清气爽的美景。可是后句便迥然不同了:「飏残红」。「红」本已「残」,何况又「飏」!此时见「残红」,词人兴起的思绪是伤春即逝的悲情。
「野渡舟横」用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原诗虽写景如画,野趣盎然,但诗人的寥落之感,悠然可见。宋初的寇准把韦诗衍为两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意境仍出一辙。总之,「野渡舟横」四字,暗示「杏花村馆」前的凄清冷落,给予词人的感受,应与「飏残红」同。但接下去一句,「杨柳绿阴浓」情趣又迥异了:一湾江水,两岸杨柳,绿叶成阴,遮蔽天日,别有一番幽美情趣。
「水溶溶」以下四句,在这幅用淡墨扫出的画图中,前两句是近景,后两句是远景;一、四句使人鼓舞,二、三句使人神伤;以景衬情,巧妙地透视出词人感情上泛起的微波。
至「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几句,词中才正面显现出人物来。江南山色,连绵无际,如何能望尽(「望断」)呢?这个「远」字,如王维写终南山峰接连不断:「连山接海隅」(《终南山》),也如杜甫写泰山的绵亘旷远:「齐鲁青未了」(《望岳》)。
山远,路遥,所思之人,望而不见,所能望见的,只是「草连空」。这三个字,如秦观的「天连哀草」意味。不过谢词的三句是连成一气的:所见者是山色烟云,芳草树木,一片大自然景色,所不见者是人!于是,词人铺叙直陈,把满腔心事和盘托出了。
过片三句写「人不见」之后,词人脑海中展现出楼外夕阳西下,不久,暮霭渐深,晚烟朦胧这样一幅往日见贯的温馨旖旎的画面。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环境里,一位「晚妆初了」的美人出现了。词人用借代手法,不正面写人的丰姿神采,花容月貌,只闻到她暖融融的脂粉香,只看到她那淡扫的蛾眉。这三句写环境用实笔,写人则虚中寓实,用侧笔。接著,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直述其事,加以补叙:「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粉香眉淡,那是在去年,是相见在画屏中的时候。这五句都是记叙往事。「夕阳」三句之意境重现脑际,空灵超脱,而「记得」两句,则完全是写实之笔。既见清空,又复质实,虚实方可相生。
最后以感叹作结:「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万水千山,芳草连天,「人不见」,是肯定的了。人在陷入难以解脱的苦闷中时,常常会作自我慰藉,强求解脱。这个结尾便是。南朝宋谢庄《月赋》云:「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此词末韵虽只化用其中一句,实亦包孕全部四句之意。以此收尾,称得上是「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江顺诒《词学集成·法》)的一个较好的结尾。
传说,作者过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时,曾题此词于壁,观者如云。可见此词名重于当时。究其妙处,合用清丽疏隽四个字。

佳句

  •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翻译

暂无内容

评价

《复斋漫录》:无逸尝过黄州杏花村馆。题《江城子》于驿壁。过者索笔于馆卒。卒苦之,因以泥涂焉。其为赏重如此。
薛砺若《宋词通论》:其婉约处不亚少游矣。「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等句,清新韵藉,婉秀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