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维摩诘经 · 菩萨品第四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灭。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如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所以者何?诸佛知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
“‘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诸愿故;不人是菩提,无贪著故;顺是菩提,顺于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虚空故;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怠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三明是道场,无余碍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持世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住于静室,时魔波旬,从万二千天女,状如帝释,鼓乐弦歌,来诣我所。与其眷属,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我意谓是帝释,而语之言:善来,侨尸迦!虽福应有,不当自恣;当观五欲无常,以求善本;于身命财,而修坚法。即语我言:正士,受是万二千天女,可备扫洒。’我言:‘侨尸迦,无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门释子,此非我宜。所言未讫,时维摩诘来谓我言:‘非帝释也,是为魔来,娆固汝耳。即语魔言:“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魔即惊惧,念:维摩诘,将无恼我?欲隐形去,而不能隐,尽其神力,亦不得去。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免仰而与。
“尔时,维摩诘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复言:汝等已发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复乐五欲乐也。’天女即问:“何谓法乐?答言:乐常信佛;乐欲听法;乐供养众;乐离五欲;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乐观内入如空聚;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乐敬养师;乐广行施;乐坚持戒;乐忍辱、柔和;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乐净佛国土;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乐庄严道场;乐闻深法不畏;乐三脱门,不乐非时;乐近同学;乐于非同学中,心无恚碍;乐将护恶知识;乐亲近善知识;乐心喜清净;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
“于是波旬告诸女言:“我欲与汝,俱还天宫。诸女言: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欲乐也。’魔言:“居士,可舍此女?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令一切众生,得法愿具足。’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维摩诘言:‘诸姊,有法门名无尽灯仰,汝等当学。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才,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我言:“居士何谓法施之会?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曰:‘何谓也?’谓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以化犯戒,起尸罗波罗蜜。;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教化众生,而起于空;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示现受生,而起无作。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众生,起四摄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于六念中,起思念法;于六和敬,起质直心;正行善法,起于净命;心净欢喜,起近贤圣;不憎恶人,起调伏心;以出家法,起于深心;以如说行,起于多闻;以无诤法,起空闲处;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解众生缚,起修行地;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业;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直百千,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
“时维摩诘现神变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诗集

注解

弥勒:梵语音译,意译“慈氏”,“慈”为姓,其名“阿逸多”,因其历劫以来修习慈心三昧,以慈心教化众生,故又称“慈氏菩萨”。弥勒是佛陀的弟子,先于佛陀灭度,居于兜率天宫,在其寿命尽时(天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将下生此世界,成佛于龙华树下,故其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一生即可成佛的菩萨),又称“弥勒佛”。弥勒信仰主要包括上生信仰下生信仰。所谓上生信仰,是指上生到兜率净土,弥勒上生到兜率天宫后,众生皆可发愿到此。所谓的下生信仰,就是弥勒菩萨于娑婆时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下生娑婆世界成佛,龙华树下讲法三次,度脱无量众生,建立人间的净土世界。《弥勒上生经》说:“阎浮提人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阎浮提,示成正觉,应化人间,使成净土。”
兜率天:为欲界的第四天,乃弥勒菩萨所居处,修兜率净土者,日后便能往生兜率天。不退转地之行:获得不退转地的修行。不退转地,即无生法忍,菩萨所修十地之一。《大智度论》卷五十:“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法忍。”
受记:指从佛陀那里得到未来证果或成佛的预言、记别。
正位:小乘所证的无为涅槃。僧肇《注维摩诘经》卷五“正位,取证之位也。三乘同观无生。慧力弱者不能自出,慧力强者超而不证也。”罗什说:“实相常定故名正位。”(卷四)“观无生是取证法,不入正位明不证也。”(卷五)慧远《维摩义记》卷三:“声闻见证无为涅槃为入正位。”
菩提相:觉悟的相状、境界。菩提,意为觉悟、智慧佛道。
天子:指天界之男子。
灭诸相故:奘译为“一切有情、一切众生皆寂灭故”,更易理解。
光严童子:以大光明庄严身心的童子。童子,指青少年。
道场:原指佛成道之处,后泛指修习佛法的场所。
六通:指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他心通、漏尽通。
背舍:指“八背舍”。背舍,“解脱”之异名,意谓舍去贪着与烦恼。
四摄:指四摄法,即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四谛:佛教的四个真理。谛,真理义。详见前注。别译本为“谛”,奘译本为“一切谛实是妙菩提”。罗什注曰:“小乘中说四谛,大乘中说一谛。今言谛是则一谛。一谛实相也。”小乘佛教讲四谛,即苦、集、灭、道,大乘佛教重诸法实相,亦称“谛”。
无明乃至老死:即“十二因缘”,是佛教为解释现实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消除人生痛苦的方法而构建的一种理论。佛教认为众生都是一个念念不住的流转过程,分为彼此互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十二个环节,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轮回说联系在一起,即成“三世两重因果”:无明与行为“过去因”识、名色、六处、触、受为“现在果”;爱、取、有为“现在因”,生、老死则为“未来果”。
诸烦恼:梵文本、奘译本为“息诸烦恼”。
一念知一切法:一念觉知一切世间出世间诸法。罗什说:“二乘以三十四心成道,大乘中唯以一念则豁然大悟,具一切智也。”(《注维摩诘经》卷四)
持世菩萨:亦称“宝雨菩萨”,能广作布施,护持救济世间众生。
魔波旬:亦作“波旬”,意为杀生、恶者,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魔王。
天女:欲界天中的女子。此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中的女子。
帝释:即天帝,忉利天之主神。
桥(jiāo)尸迦:帝释天的姓氏。
五欲:指对色、声、香、味、触五境的贪着、欲求。
正士:指追求正道的大士,“菩萨”之异称。
要:同“邀”,引诱。释子:指佛门弟子。
俛(fǔ)仰:多义词,意为低头抬头、身体屈伸、俯视仰望应付周旋、时间短暂等。这里“僥仰”意为犹豫踌躇。俛,低头。仰,举首。
道意:追求正道的意愿,即发起求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法乐:指修习佛法而获得的快乐。
五欲乐:指从色、声、香、味、触五境中所获得的世俗贪欲之乐。
三脱门:亦作“三解脱门”,即三种证入涅槃而获得解脱的法门。一、空解脱门,谓了达诸法本空,皆无自性,则于诸法而得自在。二、无相解脱门,谓了知诸法本来无相,则离差别相而得自在。三、无相解脱门,又作“无作解脱门”,谓知诸法幻有而无所愿求;无所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无生死之业,则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
非时:指不应该在某时做某事。这里指在修行尚未圆满时便以小乘法门证取小乘果位。僧肇《注维摩诘经》卷四:“二乘入三脱门不尽其极,而中路取证,谓之非时。此大士之所不乐也。”
同学:指与自己一起修习大乘佛法的同道。
恶知识:即坏朋友,指无益于修行的朋友。知识,指朋友。下文“善知识”则指好朋友。
无尽灯:“灯”喻佛法,灯灯相燃,无穷无尽;佛法辗转承续,流布无穷,永不断绝。
善德:奘译为“苏达多”,即须达多,意为善施。在其他经典中,“须达多”又号称“给孤独长者”,因此有人认为善德为“给孤独长者”之子。
大施会:即无遮大会,一种不分一切对象广行布施的大会。
谓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无上菩提来引导众生生起慈无量心。奘译为“以无上菩提行相引发大慈”。
檀波罗蜜:梵语音译,即布施度。檀,为“檀那”的略称,意为布施。波罗蜜,意为“度”,或“到彼岸”,谓度生死此岸而到涅槃彼岸之行法。
尸罗波罗蜜:梵语音译,即持戒度。
羼(chàn)提波罗蜜:梵语音译,即忍辱度。
毗梨耶波罗蜜:梵语音译,即精进度。
禅波罗蜜:梵语音译,即禅定度。
般若波罗蜜:梵语音译,即智慧度。
三坚法:指坚身、坚命、坚财三种坚法,即法身、慧命和法财。
六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若常持此“六念”,则能使人具足善的功德。
六和敬:指僧伽和合团结的六条基本准则,分别为:身和敬(身和同住),二、口和敬(口和无争),三、意和敬(意和同事),四、戒和敬(戒和同修),五、见和敬(见和同解),六、利和敬(利和同均)。
净命:即正命,指少欲知足、正当清净的生活方式。有时也指以清净之心为生命。
调伏心:此处指众生生起的调伏之心。
修行地:指修行的各阶段。奘译为“瑜伽师地”。
福德业:指能生起福德的善行,如“六度”中的布施、忍辱、持戒等。
智业:能分别诸法,知一切众生心念,谓之“智”;根据众生的不同根机而随机说法,开导众生,谓之“智业”。
慧业:知诸法自性本空,而不取不舍,谓之“慧业”。
一切智慧:指佛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智。

简介

维摩诘所说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一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诘经》《净名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有3卷,14品。叙述毗耶离(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过他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道的绝对境界。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于是,佛陀对弥勒菩萨说:“弥勒,你前去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一下他的病情吧。
弥勒菩萨回禀佛陀说:“世尊,到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他病情的事情,我恐怕不能胜任。为什么呢?回忆往昔,我曾经为兜率天天王及其眷属演说如何修行,才能成就菩萨不退转地这时维摩诘居士来对我说:‘弥勒,世尊曾为仁者你授记,预言你再过一生即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那么,你得到受记是哪一生呢?是过去生?是未来生?还是现在生呢?如果是过去生,那么过去生已经消逝了;如果是未来生,那么未来生还没有来到;如果是现在生,那么现在生刹那不住。正如佛祖所说:比丘啊,你就在当下的此刻,即处于亦生亦老亦灭的变化之中。如果你是以无生获得受记,无生本身即是正位,既已处于正位之中,则不会有受记这种事情,也不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说弥勒菩萨你曾受记一生即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呢?此受记是从真如生而得呢?还是从真如灭而得呢?如果是从真如生而得到受记,真如本无有生;若是从真如灭而得到受记,真如本无有灭。一切众生都是真如的体现,一切诸法也都是真如的体现,一切贤圣也都是真如的体现,至于弥勒菩萨你也是真如的体现。如果说弥勒菩萨你得到受记,一切众生也应该得到受记。为什么呢?因为真如是不二的,无有差异。如果弥勒菩萨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一切众生亦应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果弥勒菩萨你得灭度,一切众生也应当得灭度。为什么呢?诸佛知道一切众生本性寂灭,皆具涅槃相,也就不必再证入涅槃。所以,弥勒菩萨,你不要以所谓的不退转地之行去引诱诸位天子,实际土,没有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者,也没有退转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者。
“‘弥勒菩萨,你应当让诸位天子舍弃对菩提的分别之见。为什么呢?所谓菩提,是不可以用色身求得,也不可以用分别心求得。寂灭是菩提,因为一切有情、一切法相本性寂灭的缘故;不观是菩提,因为远离了一切因缘对待的缘故;不行是菩提,因为没有一切作意起念的缘故;断灭是菩提,因为舍弃了一切虚妄邪见的缘故;远离是菩提,因为远离了种种妄想的缘故;障蔽是菩提,因为障蔽了一切欲望愿求的缘故;不入是菩提,因为没有贪恋执着的缘故;随顺是菩提,因为随顺于真如的缘故;安住是菩提,因为安住于万法真性的缘故;到达是菩提,因为到达于真如实际的缘故;不二是菩提,因为舍弃了意与法分别对待的缘故;等同是菩提,因为等同于虚空的缘故;无为是菩提,因为没有生、住、异、灭的缘故;智慧是菩提,因为了知一切众生心行的缘故;不会是菩提,因为内外六入不相会聚的缘故;不合是菩提,因为远离一切烦恼习气的缘故;无处是菩提,因为没有一切形色质碍的缘故;假名是菩提,因为名字自性本空的缘故如化是菩提,因为无所取无所舍的缘故;无乱是菩提,因为恒常寂静的缘故;善寂是菩提,因为自性常清净的缘故;无取是菩提,因为远离一切攀缘的缘故;无异是菩提,因为一切诸法等无差异的缘故;无比是菩提,因为诸法等同,无可比喻的缘故;微妙是菩提,因为一切诸法难以了知的缘故。’世尊,当维摩诘居士这样说法之时,二百天子证得无生法忍,所以,到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他病情的事情,我恐怕不能胜任。”
佛陀又对光严童子说:“你前去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一下他的病情吧。”
光严童子回禀佛陀说:“世尊,到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他病情的事情,我恐怕不能胜任。为什么呢?回忆往昔,有一次,我出毗耶离大城,这时维摩诘居士正好入城,我便向他施礼并问道:‘维摩诘居士,您从哪里来呢?维摩诘居士回答说:‘我从道场来。’我又问:‘道场在哪里呢?”他回答道:‘直心是道场,因为质直而不虚假的缘故;发行是道场,因为发心修行能够成就善业的缘故;深心是道场,因为深厚坚固之心能够增益功德的缘故;菩提心是道场,因为智慧之心不会犯错误的缘故;布施是道场,因为真正的布施不期望回报的缘故;持戒是道场,因为持戒清净一切誓愿均得满足的缘故;忍辱是道场,因为对于一切众生心无里碍的缘故;精进是道场,因为精进修行永不懈怠的缘故;禅定是道场,因为调伏自心使其柔顺的缘故;智慧是道场,因为显现一切诸法之真实相状的缘故;慈是道场,因为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的缘故;悲是道场,因为忍受疲劳痛苦去救度众生的缘故;喜是道场,因为乐在法中的缘故;舍是道场,因为舍弃了爱憎感情的缘故;神通是道场,因为成就了六种神通的缘故;解脱是道场,因为舍弃了一切烦恼业障的缘故;方便是道场,因为能随缘教化一切众生的缘故;四摄是道场,因为能摄化一切众生的缘故;多闻是道场,因为能如闻而行,由闻思修而入三摩地的缘故;伏心是道场,因为能调伏妄心,正观诸法的缘故;三十七道品是道场,因为能舍弃一切有为法的缘故;四谛是道场,因为展示佛法真谛而不欺诳世间众生的缘故;缘起是道场,因为可以明白无明至老死都是缘起无尽的缘故;诸烦恼是道场因为由此可以体悟真如实相的缘故;众生是道场,因为由此可知一切众生乃是五蕴和合之假相,无我无自性的缘故;一切法是道场,因为由此可知一切诸法自性本空的缘故;降魔是道场,因为一切魔怨不能倾动道心的缘故;三界是道场,因为成道不在三界之外,远离一切所趣的缘故;狮子吼是道场,因为无所畏惧的缘故;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因为远离一切过失,无可指责的缘故;三明是道场,因为彻底断灭一切烦恼,扫除一切障碍的缘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因为圆满成就一切智智的缘故。就像这样,善男子,你应当知道,菩萨如果能够依据诸波罗蜜教化众生,那么,其一切所作所为,举手投足都是从道场而来,皆安住于佛法之中。’当维摩诘居士这样演说佛法时,五百天人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所以,到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他病情的事情,我恐怕不能胜任。”
佛陀又对持世菩萨说:“你前去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一下他的病情吧。
持世菩萨回禀佛陀道:“世尊,到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他病情的事情,我恐怕不能胜任。为什么呢?回忆往昔,我曾经在静室之中修习禅定,当时魔王波旬带着一万二千名天女,化作帝释的形相,在鼓乐弦歌之中来到我的居所。魔王波旬和他的眷属稽首顶礼我足,随后恭敬地站在一旁,双手合十。我误以为他是帝释天王,就对他说:‘欢迎你,桥尸迦!虽然这是你应得的大福报,但你也不应该如此放纵自己啊;应该知道,色、声、香、味、触等欲望是幻化无常的,由此而求得善本;从世俗的色身、性命、财富之中,修得法身、慧命、法财这些坚实不坏之法。于是,魔王波旬对我说:‘正士,请接受这一万二千名天女,她们可以洒扫庭院,侍奉左右。’我赶忙说:“峤尸迦,不要用这种不合佛法的东西,来引诱我这沙门释子,这不适合我。’话音未落,维摩诘居士突然来到,并对我说:‘他不是帝释啊,而是来扰乱你修行的魔王波旬。维摩诘居士随即对魔王波旬说:‘这些天女,可以都给我,像我这样的在家白衣可以接受。’当下魔王波旬大为惊惧,心里在想:难道维摩诘居士要对我发怒?于是,就想隐形逃走,但却无法隐形,使尽所有神力也无法逃走。这时,听到空中有一个声音说:‘波旬,你把天女给维摩诘居士,才能从这里离开。’魔王波旬由于十分畏惧,就十分恭敬地把那些天女送予维摩诘居士。
“其时,维摩诘居士对那些天女说:‘魔王波旬把你们送给了我,现在你们都应当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随即根据这些天女各自的根机而为她们演说佛法,使她们皆发求道之意。接着,维摩诘居士又对她们说:‘既然你们都已经发起求道之意,自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当沉迷于五欲之乐。’那些天女便问什么是法乐呢?’维摩诘居士回答道:“所谓法乐,就是以恒常信佛为乐;以听闻佛法为乐;以供养僧众为乐;以脱离五欲为乐;以观“五蕴”如怨贼为乐;以观“四大”如毒蛇为乐;以观眼、耳、鼻、舌、身、意内六入如空荒聚落为乐;以随时护持求道之意为乐;以利益众生为乐;以恭敬供养师长为乐;以广行布施为乐;以坚定持戒为乐;以忍辱、柔和为乐;以勤植善根为乐;以禅定摄心不乱为乐;以远离垢染明达智慧为乐;以广大菩提心为乐;以降伏众魔为乐;以断除一切烦恼惑障为乐;以成就清净佛土为乐;以广修各种功德善行而成就相好庄严为乐;以庄严道场为乐;以听闻精深微妙的佛法而不惊恐畏惧为乐;以修习三解脱门为乐,而满足于在修行途中以小乘法门证得道果;以亲近修习佛法的同道为乐;以在非同道之中,而心无瞋恚墨碍为乐;以帮助、爱护恶知识为乐;以亲近善知识为乐;以喜爱清净为乐;以修习无量种种成就菩提的道法为乐。凡此诸乐,就是菩萨法乐。’
“于是,魔王波旬对众天女说:我想与你们一同返回天宫。’众天女说:“你已经将我们送给这位居士,现在我们享有法乐,都感受到极大的快乐,不再沉迷于五欲之乐。’魔王波旬说:居士,你舍弃这些天女吧。若能将一切都慷慨地施予他人的人,这才是菩萨大士啊!维摩诘居士说:“我已经舍弃了,你可以带她们走了,愿使一切众生求法的愿望都能获得满足。’于是,众天女问维摩诘居士:“我们今后居住在魔宫,应该如何修行呢?’维摩诘居士对众天女说:‘诸位姊妹,有一种法门名叫无尽灯法门,你们应当修学。所谓无尽灯法门,譬如以一盏灯点亮百千盏灯,一切冥暗之处都被照亮,灯灯相照,光明永远不会终尽,而它本身的亮光也不会减损。就是这样,诸位姊妹!菩萨教化众生也是这样,一位菩萨开导了百千众生,令他们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而这位菩萨自己的菩提心终无有尽,也不会减损;而且会随着其演说佛法而自行增益一切善法,这就叫做无尽灯法门。你们虽然住在魔宫,却能以这种无尽灯法门使无数天子天女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如此既能报答了佛恩,又能极大地饶益一切众生。其时,众天女以头面顶礼维摩诘居士足,然后随魔王返回魔宫,倏忽之间就消失不见了。世尊,维摩诘居士有这样的自在神力和智慧辩才,所以,到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他病情的事情,我恐怕不能胜任。”
佛陀又对长者子善德说:“你前去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一下他的病情吧。”
善德回禀佛陀道:“世尊,到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他病情的事情,我恐怕不能胜任。为什么呢?回忆往昔,我曾经在父亲的宅邸中设立了一个布施大会,供养一切出家沙门、婆罗门,以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等,为期七日。当七日期满时,维摩诘居士来到布施大会上,对我说:“长者子啊!布施大会不应当像你这样的做法。布施大会应当是法布施大会,这种财布施大会有什么用呢?我问:居士,什么叫法施大会呀?维摩诘居士说:“所谓法施大会,就是时间上不分先后,以佛法同时供养一切众生的圆满大会,就叫法施大会。’我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维摩诘居士说:这就是说,法布施大会以无上菩提来引导众生生起慈无量心;以救度众生来引导众生生起悲无量心;以秉持正法来引导众生生起喜无量心;以摄持一切的通达智慧来引导众生生起舍无量心。以摄伏悭吝贪欲来引导众生修行布施波罗蜜;以教化犯戒者来引导众生修行持戒波罗蜜;以无我法来引导众生修行忍辱波罗蜜;以远离身心行相引导众生修行精进波罗蜜;以菩提觉悟相引导众生修行禅定波罗蜜;以一切智引导众生修行般若波罗蜜。教化一切众生,来引导他们修行空解脱门;不舍弃有为法,来引导众生修行无相解脱门示现作意受生,来引导众生修行无相解脱门。以摄受护持正法,来引导众生生起种种方便力;以度脱一切众生,来引导他们修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以恭敬对待一切众生,来引导众生消除贡高我慢;以舍弃色身、性命和财富而证得法身、慧命和法财,来引导众生修行三坚法;以六种随念来引导众生发起正念;以六和敬来引导众生生起质直诚实之心;以正行善法来引导众生获得清净正命;以清净欢喜之心,来引导众生亲近贤圣;以不嫌憎恶人,来引导众生生起调伏之心;以出家修行,来引导众生生起深厚坚固的求道之心;以依照佛所说法精进修行,来引导众生对佛法博学多闻;以无诤法通达,来引导众生常居于清静空闲之处;以趣向佛之智慧,来引导众生静坐禅定;以解除众生的缠缚,来引导众生常处于修行地;以显现庄严法相及清净佛土,来引导众生修行福德业;知道一切众生心念,随缘应机说法,来引导众生生起妙智业;知道一切诸法自性本空,不取不舍,入于一实相门,以此引导众生生起妙慧业;以断除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引导众生生起一切善业;以证得一切智智、一切善法,来引导众生修行一切助成佛道的种种法门。就是这样,善男子,这就是法施大会。如果菩萨能安住于这样的法施大会,他就是大施主了,也是世间一切众生的福田。’世尊,在维摩诘居士这样说法时,在场的婆罗门中有二百人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当时,我心得清净,赞叹这是未曾有过的事情,稽首顶礼维摩诘居士足,便即解下价值千金的璎珞,把它献给维摩诘居士。但维摩诘居士不肯接受。我说:‘居士,请您务必收下,如果您不需要,请您收下后随意处置就是了。于是,维摩诘居士收下璎珞,并把它分成两份,把其中一份布施给了大会中的一位最卑贱的乞丐;另一份奉献给那位难胜如来。当时,与会的一切大众,都亲眼看见光明国土中的难胜如来,又看见那宝珠璎珞在难胜如来头顶上,变成四柱宝台,宝台四面都精美装饰,相互映辉而不互相遮蔽。
“维摩诘居士在示现了神通变化之后,又说道:‘如果施主以平等心布施一位最卑贱的乞丐,犹如供养如来所植福田样,平等无分别;以平等不二的大悲心作布施,不希求得到福报,这就叫做具足法施。’城中最卑贱的乞丐看见了这样的神力,听了维摩诘居士所说的这些话后,都发起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所以,到维摩诘居士那里探视他病情的事情,我恐怕不能胜任。”
就这样,当时在座的各位菩萨,都各自向佛陀叙说了自己过去遭遇维摩诘的一些经历,称赞转述维摩诘所说的话,都说到维摩诘那里探视他病情的事情,恐怕不能胜任。

评价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