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诗集
注解
蜀江:长江。 元旦夕:不分早晚。 不尔:要不是这样的话。 民为鱼:比喻人民被淹在水里。《左传》昭公元年:“微禹,吾其鱼乎!” 导岷(mín):疏导岷江。《尚书·禹贡》里说:“岷山导江。”岷山主峰在四川松潘县西北,岷江发源于此,流经灌县、成都、眉山、乐山等地,至宜宾入长江。相传大禹疏导长江,从岷江开始。 距海无咫(zhǐ)尺:从洞庭湖到达东海已不很远。咫,周代的八寸。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胡为:为什么。 讫(qì):完结。 洞庭与青草:两个湖名。青草湖向来与洞庭湖并称,青草在南,洞庭在北,中有沙洲间隔,在今湖南省岳阳县境内。 淼茫(miǎománg):形容水大,一望无际。 七泽:相传楚有七泽,云梦泽是其中之一。这里说“吞七泽”,是极力形容水势浩大。 邈(miǎo):远。 苗:种族名,古有“三苗”、“有苗”之称。 疽疣(jūyóu):疮瘤一类的疾病。 针石:这里指用石针刺治疮瘤,即“针砭”疗法。 水官伯:水官之长。 渗作膏腴(yú)田:指大水排除后,残水透人土中,成为肥沃田地。 闾(lǘ)里:乡里 司徒籍:司徒,古代管全国土地、户口、物产、财赋的官。在唐代,就是“户部”。
简介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五言古诗。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浩瀚的长江的气势及大禹治水的功绩。第二部分由写长江转到写洞庭、青草二湖湖水侵蚀农田,造成“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的情况。第三部分写作者希望大禹“复生”,通过兴修水利,实现“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的愿望。这首诗巧用比兴,全诗想象奇特,气格豪迈,笔力雄健,一气呵成。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长江从西南流来,日日夜夜地吼叫。 后浪遭赶蓿前浪,奔过凿好的水道。 几千年没有壅塞溃央,老百姓没有淹在水中。 要不然人民都会变成鱼鳖,伟大啊,大禹治水的功勋! 老远地疏导岷江,眼看要通到东海。 为什么没有完工,余水在这里聚汇? 洞庭和青草两湖,气势一样的雄伟。 渺渺万丈的深渊,茫茫千里的大水。 每年的夏秋两季,仿佛要吞没七泽。 永族的窟穴越多,农民的土地越窄。 连我都感到惋惜,大禹岂没有遗憾! 不知是什么原因,凭遗迹寻找答案。 也许是苗民反抗,不肯把任务赶完。 犬禹也没有办法,才留下这种祸患? 水流在天地中间,就象人身的血管。 凝滞了便长脓疮,要治疗就得针砭。 怎能使大禹复活,掌握治水的大权。 手提着倚天长剑,再一次亲临指点! 引水象剪破薄纸,央壅象撕裂绸帛。 淤出肥沃的田地,踏平鱼鳖的窟宅。 把龙宫变成村庄,让水府生长禾麦。 白增加百万户口,记入政府的表册。
评价
清·乾隆皇帝《唐宋诗醇》卷二十一:“议论奇辟,笔力亦浑劲与题称。集中此种绝少,颇近昌黎,其源亦从杜甫《剑门》一篇脱胎。”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香山有过洞庭湖诗,谓大禹治水,何不尽驱诸水直注之海,而留此大浸估湖南千里之地,若去水作陆,又可活数百万生灵,增入司徒籍。岂禹时苗顽不用命,遂不能兴此役耶?此书生之见,好为议论,而不可行者也。……香山但发议论以聘其诗才,而不知见笑于有识也。” 清·何焯《白香山诗集》:“东注尚干余里,群山万壑潴为洞庭,有川必明泽,安得疑禹功之不尽,书生语只可隔壁听也。或借以比小人之难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