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不遇:没有遇到。
吠:狗叫。
桃花带露浓:一作“桃花带雨浓”。
树深:树丛深处。
青霭:青色的云气。
倚:靠。

简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佳句

  •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翻译

流水淙淙,隐约可辨犬吠之声;桃花灼灼,带露更显艳丽之色。
树林幽深,鹿儿时隐时现。正午时分,溪边不闻钟声。
野竹分开云雾穿入青天,飞泉挂在碧绿山峰。
道士身经何处?无人能够知晓。只能独自身靠古松,默默排遣无端愁绪。

评价

《唐诗归》:锺云:全首幽适。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起联仙境。三、四极幽野之致。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
《唐诗评选》:全不添入情事,下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
《唐律消夏录》:从水次有人家起,渐渐走到深林绝壑之间,而道士竟不知在何处也。仙乎仙乎!此等诗随手写出,看他层次之妙。
《增订唐诗摘钞》:写幽意固其所长,更喜其无丹鼎气,不用其所短。
《诗筏》: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何物戴天山道士,自太白写来,便觉无烟火气,此皆不必以切题为妙者。
《古唐诗合解》:前解访道士不遇,后解则对景而怅然,倚树望竹泉而已。
《唐诗成法》:不起不承,顺笔直写六句,以不遇结。唐人每有此格。「水声」、「溪午」、「飞泉」、「桃花」、「树」、「钟」、「竹」、「松」等字,重出叠见,不觉其累者,逸气横空故也,然终不可为法。
《唐宋诗醇》:自然深秀,似王维集中高作,视孟浩然《寻梅道士》诗,华实俱胜。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唐仲言曰:今人作诗多忌重叠。右丞《早朝》,妙绝古今,犹未免五用衣冠之议。如此诗,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吁!古人于言外求佳,今人于句中求隙,失之远矣。
《网师园唐诗笺》:入画,画且莫到(首二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生妍婉隽,殊似右丞。惟首句出韵耳。
《唐宋诗举要》:吴曰:此四句写深山幽丽之景,设色其鲜采(「犬吠」四句下)。
《李太白诗醇》:翼云云:用桃源事起,以「不遇」意承,以山中所见为转句。合句仍写不遇。又云:「两三松」,见倚不一处,不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