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杂曲歌辞 · 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言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诗集

注解

远别离:乐府「别离」十九曲之一,多写悲伤离别之事。
皇英:指娥皇、女英,相传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舜南巡,两妃随行,溺死于湘江,世称湘君。她们的神魂游于洞庭之南,并出没于潇湘之滨。见《列女传·母仪传》。
乃:就。
潇湘:湘水中游与潇水合流处。见《水经注》。这里作湘江的别称。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句:谁人不说这次分离的痛苦,像海水那样的深不见底!
惨惨:暗淡无光。
冥:阴晦的样子。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句:日光暗淡,乌云密布;猩猩在烟云中悲鸣,鬼怪在阴雨中长啸。这是比喻当时政治黑暗。
纵:即使。
补:益处。
皇穹:天,这里喻指唐玄宗。
窃恐:私自以为。
照:明察。
云凭凭:一作「雷憑憑」。
凭凭:盛大的意思。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欲吼怒」句:我即使向唐玄宗进谏,又有什么补益?恐怕他不会了解我的忠诚,以至雷公也将要为我大鸣不平。
禅,禅让,以帝位让人。
「尧舜当之亦禅禹」句:「尧当之亦禅舜,舜当之亦禅禹」的意思。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句:帝王失掉了贤臣,犹如龙变成鱼;奸臣窃取了大权,就像老鼠变成猛虎。
或言:一作「或云」,有人说。
尧幽囚:传说尧因德衰,曾被舜关押,父子不得相见。幽囚,囚禁。
舜野死:传说舜巡视时死在苍梧。
「尧幽囚,舜野死」句:作者借用古代传说,暗示当时权柄下移,藩镇割据,唐王朝有覆灭的危险。
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因九个山峰联绵相似,不易辨别,故又称九嶷山。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地。
重瞳,指舜。相传舜的两眼各有两个瞳仁。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句:九疑山的峰峦联绵相似,舜的坟墓究竟在哪儿呢?何是,一作「谁是」。
帝子:指娥皇、女英。传说舜死后,二妃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呈现出斑纹。见《述异记》。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句:两妃哭泣于翠竹之间,自投于湘江,随波一去不返。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句:两妃远望着苍梧山,大声痛哭,泪水不断洒落在湘竹上。除非苍梧山崩裂,湘水断流,竹上的泪痕才会消灭。

简介

这首乐府诗通过娥皇、女英二妃和舜帝生离死别的故事,表现远别离的悲哀,并从故事中引出「尧幽囚」、「舜野死」的传说,说明人君失权的后果。「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
全诗议论、抒情和情景描写穿插得妥帖自然,以娥皇女英事开头,又以其事作结,既保持了结构上的完整性,又令人领略了悲剧式的崇高之美,艺术手法与诗歌主旨并行不悖,体现了李诗行云流水的风格。

佳句

  •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翻译

远别离啊,古时有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在洞庭湖之南、潇湘的岸边,在为与舜的远别而恸哭。洞庭、湘水虽有万里之深,也难与此别离之苦相比。她们只哭得白日无光,云黑雾暗,感动得猿揉在烟雾中与之悲啼!鬼神为之哀泣,泪下如雨。现在我提起此事有谁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我的一片忠心恐怕就是皇天也不能鉴照啊。我若说出来,不但此心无人能够理解,还恐怕要由此引起老天的雷霆之怒呢?国君若失去了贤臣的辅佐,就会像神龙化之为凡鱼;奸臣一旦把持了大权,他们就会由老鼠变成猛虎。到了这个份上,就是尧也得让位于舜,舜也得让位于禹。我听说,尧不是禅位于舜的,他是被舜幽囚了起来,不得已才让位于舜的。舜也是死在荒野之外,死得不明不白。结果,他葬在九疑山内,因山中九首皆相似。娥皇和女英连她们丈夫的孤坟也找不到了。于是这两个尧帝的女儿,只好在洞庭湖畔的竹林中痛哭,泪水洒到竹子上,沾上了点点斑痕。最后她们一起投进了湖水,随着风波一去不返。她们一边痛哭,一边遥望着南方的苍梧山,因她们与大舜再也不能见面了,这才是真正的远别离啊。要问她们洒在竹子上的泪痕何时才能灭去,恐怕只有等到苍梧山崩、湘水绝流的时候了。

评价

《艇斋诗话》: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李白如《远别离》云:「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如此等语,与《骚》无异。
《沧浪诗话》: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唐诗品汇》:此太白伤时君子失位,小人用事,以致丧乱。身在江湖之上,欲往救而不可,哀忠谏之无从,舒愤疾而作也。刘云:参差屈曲,幽人鬼语,而动荡自然,无长吉之苦。范云:此篇最有楚人风。所贵乎楚言者,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辞意实复屈折行乎其间者,实未尝断而乱也,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至于收泪讴吟、又足以兴夫三纲五典之重者,岂虚也哉!兹太白所以为不可及也。
《麓堂诗话》:古律诗各有音节,然皆限于字数,求之不难。乐府长短句,初无定数,最难调叠,然亦有自然之声。……如李太白《远别离》、杜子美《桃竹杖》,皆极其操纵,曷尝按古人声调,而和顺委曲乃如此。
《艺圃撷余》:太白《远别离》篇,意最参错难解……范德机,高廷礼勉作解事语,了与诗意无关。细绎之,始得作者意。其太白晚年之作邪?先是肃宗即位灵武,玄宗不得已称上皇,迎归大内,又为李辅国劫而幽之。太白忧愤而作此诗。因今度古,将谓尧、舜事亦有可疑。曰「尧舜禅禹」,罪肃宗也;曰:「龙鱼」、「鼠虎」,诛辅国也。故隐其词,托兴英、皇,而以《远别离》名篇。风人之体善刺,欲言之无罪耳。然「幽囚野死」,则已露本相矣。古来原有此种传奇议论。曹丕下坛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太白故非创语。试以此意寻次读之,自当手舞足蹈。
《唐诗援》:乱处、断处、诞处俱从《离骚》来,妙在不拟《骚》。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词意若断若乱,实未尝断而乱,评者谓「至于收泪讴吟,又足以兴夫三纲五典之重,岂虚也哉」。读此等诗,真午夜角声,寒沙风紧,孤城觱吹,铁甲霜生,一字一句,皆能泣鬼磷而裂肝胆。
《诗源辨体》:太白《蜀道难》、《天姥吟》,虽极漫衍纵横,然终不如《远别离》之含蓄深永,且其词断而复续,乱而实整,尤合骚体。
《唐诗评选》:通篇乐府,一字不入古诗,如一匹蜀锦,中间固不容一尺吴练。工部讥时语开口便见,供奉不然,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也。
《师友诗传录》:述王士稹语:李之《远别离》、《蜀道难》、《乌夜啼》……皆乐府之变也,
《唐诗别裁》:玄宗禅位于肃宗。宦者李辅国谓上皇居兴庆宫,交通外人,将不利于陛下。于是,徙上皇于西内,怏怏,不逾时而崩。诗盖指此也。太白失位之人,虽言何补!故托吊古以致讽焉。
《唐宋诗醇》:杨载曰:波澜开阖,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
《石洲诗话》:太白《远别离》一篇,极尽迷离,不独以玄、肃父子事难显言。盖诗家变幻至此,若一说煞,反无归着处也;惟其极尽迷离,乃即其归着处。
《放胆诗》:所谓皇、英之事,特借之以引喻发兴,其词不伦不类,使读者自知之。此等精诚,唯少陵有之。其后唯卢仝、韩愈预见唐末宦竖之祸,亦托诸《月蚀》之诗,皆非有唐诗人所可及也,岂漫然作此荒远不经之言哉!太白诗大约叙知遇、叹沦落以及饮酒、游仙、闺词为多,如此奇峰杰构,往往掩映于长林丰草中,故特标此数首(按:指《远别离》、《战城南》、《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襄阳歌》等),以识太白真面目、真气魄。
《唐宋诗举要》:胡孝辕曰:此篇……著人君失权之戒。使其词闪幻可骇,增奇险之趣。盖体干于楚《骚》,而韵调于汉铙歌诸曲,以成为一家语。高步瀛曰:结言遗恨千古,语甚悲痛,与起段相应。
《小石帆亭诗话》:翁方纲:「太白《远别离》一篇极尽迷离,不独以玄、肃父子事难显言,盖诗家变幻至此,若一说煞,反无归著处也。」
《李太白诗醇》:沈云:中有欲言不可明言处,故托吊古以抒之,屈折反覆,《离骚》之旨。